近日深圳市医保局发布了《2023年拟清理定点医药机构名单公示》,数百家深圳市医疗保障定点医疗机构拟被清理。清理这个词的意思是彻底的整理和处理,常见用法是垃圾清理。这数百家的垃圾医药机构究竟干了什么事,要被彻底的整理和处理呢? 事件的起因是2023年1月深圳医保局与定点医药机构签订的《深圳市医疗保障定点医疗机构服务协议书》增加了第二十七条及《深圳市医疗保障定点零售药店服务协议书》增加了第二十三条的有关约定:甲方有权对连续三个月未向参保人员提供医保记账服务的定点医药机构或者连续6个月平均医保记账费用低于3000元(不含3000元)的定点医疗机构以及低于2000元(不含2000元)的定点零售药店在协同平台进行公示、清理并解除相关服务协议。被清理的医药机构所范的罪过就是月医保记账费用没达到3000元和2000元的标准,就像去酒楼吃饭没达到最低消费被赶出来一样。 因为刷医保的数额没达到最低消费被清理,这个在政府部门来说都是个新鲜事,税务局没有说纳税达不到最低消费就清理谁,水务局没有说谁用水不到最低消费就清理谁,但医保局却可以因此而清理你。 医保记账费用为什么会不达标?医药机构都不想多做点生意吗?经济不好多刷一些医保不就行了? 对于定点医药机构来说,成本负担一直很重。这些负担在医保局眼中都是理所当然,关他们屁事。定点医药机构要连上医保网络,首先要交买路钱。并不是微信支付宝银行APP那样,打开医保系统就能做医保记账,医保局是不提供软件的,你可以想象就是你要买一套第三方软件才能连上支付宝,试想大家每年花一笔钱上支付宝是啥感觉,就是坑爹的感觉。因为医保系统增加了电子医保功能,第三方还要用户额外交费,美其名为接口调试费。能成为第三方服务商,怎么也是医保局批准的特许经营商吧,为什么医保局不能干涉一下,推广电子医保是国家的政策,凭啥收买路钱的能以此加收费用。深圳医保局不但不干涉此项收费,甚至威胁不开通电子医保接口的定点医药机构会受到惩罚?逼迫开通接口,然后又脸不红心不跳的清理你,这就是医保局。你以为只有软件供应商能收买路钱那就错了,过了软件这个卡离公路还有一步路呢?还要给专线上网费。专线上网并不是拖一条线让你接到医保局,你是要自己先花钱安装了宽带,然后收专线买路钱的人在你的宽带上装个盒子,每年一次性收数千大洋。就是说,钱没赚到先要花一大笔钱,你说谁愿意医保记账费用达不到三千两千呢?达不到这个最低消费本身就是血亏的!要说明的是,如果被清理,之前所交的买路钱是不退的,都打了水漂。 定点医药机构不做医保记账对自己一点好处都没有,医保局不知道吗?连三千两千的额度都做不到,哪一家不是眼泪在心里流。医保局居然要陈述申辩,不然就清理你了。医保局还说拟被清理的机构享有陈述权、申辩权,似乎很讲道理。但经济不好,收入少赚不到钱犯了什么罪要陈述要申辩的?不知道经济环境很不好吗?经营困难不该向医保局申辩,不该向医保局陈述,应该向老板向股东申辩陈述,这样的道理都不懂吗?医保局应该主动地调研,了解这些机构的困境,而不是让这些机构去申辩,这个没什么好申辩的!最离谱的是,医保局要求陈述要求申辩,还不给电子邮箱,还不收快递,这是医保局?为了维持经营,很多医药机构已经持续裁员,老板可能都自己去洗厕所了,谁有时间去折腾! 定点医疗机构的困境本身医保局就难辞其咎。新的医保政策对于小微定点医疗机构非常不利。对于小微定点医疗机构来说,新的医保政策不是狂欢盛宴。参保者要绑定在定点医疗机构才能使用统筹账户的钱,小微定点医疗机构都是专攻某些方面,例如口腔治疗,没有人会一年到头都看牙,不太可能说为了看一次牙就绑定在牙科诊所,综合性的社康就成了新政的最大受益者,小微医疗机构都是受害者,只能任由客源流失而毫无办法。以这个角度来看,定点医药机构达不到三千两千,医保局根本就是始作俑者,最应该去陈述去申辨的是医保局,而不是定点医药机构。 今年年初国务院出台《助力中小微企业稳增长调结构强能力若干措施》,针对中小微企业当前面临的生产经营困难,提出了进一步推动稳增长稳预期的7方面举措,从政策支持、融资促进、扩大需求、做好大宗原材料保供稳价、加强公共服务和舆论引导、强化合法权益保护等方面,通过延政策、增信贷、降成本、扩需求、强服务、保权益等多措并举,全面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和信心。但与此同时的是深圳市医保局却在《深圳市医疗保障定点医疗机构服务协议书》和《深圳市医疗保障定点零售药店服务协议书》中加入了最低消费的霸王条款。 医保局太有才,给你们分享一段他们写的东西,太牛逼了,水平太高了,我看了几十次都没看明白写的是啥!原文如下:“各相关医疗机构,我市已于2022年12月执行职工基本医疗保险门诊共济政策。近期,市医保局在进行门诊支付方式改革模拟测算时,发现2022年12月职工一档参保人在部分基层医疗机构的普通门诊统筹结算费用明显超出全市人均值,费用超标情况较为严重。现根据市医保局通知,传达以下内容:一、按照我市门诊共济保障政策,普通门诊统筹费用在基层医疗机构实施按人头付费,对于严重高于人头标准以上的费用医保基金将不予偿付,对于低于该标准以下的费用有相应的结余奖励。目前我市二三档参保人门诊人头支付月定额标准约为25.9元。据统计,2022年12月职工一档参保人在基层普通门诊的人均统筹基金支出约260元/每人(非人头支付标准),人均统筹基金支出明显高出全市平均水平的医疗机构应做好自身的医保控费工作,提供合理的诊疗服务。二、按人头付费与基层医疗机构绑定的参保人数量密切相关,根据初步测算结果显示12月费用超标的医疗机构绑定人数普遍低于500人,产生结余奖励的医疗机构绑定人数普遍在1500人以上,请各医疗机构加大宣传引导力度,提高本机构的绑定人数。三、目前2022年12月职工一档参保人普通门诊统筹发生的费用按实际记账发生费用的97%进行月结预付,在年终清算后,费用超标的医疗机构可能需要追回部分已支付费用。” 看完上述内容,领导都明白怎样操作了吧,每句话也明白,但合起来就不明不白,完全不知道该做些什么,该怎样做。
内容来自 Android 手机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