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洗街道不应成为城市管理的常态化 最近发现一个规律,高压水枪冲洗街道的频率越来越高,尤其是主干道区委附近主要场所,前几年一个月冲洗一两次,一周冲洗一两次,到现在几乎每天冲洗一两次。好处这里就不讨论了,城管部门肯定能说出一百个好的理由来。说说弊端:一、堵塞交通。频繁冲洗,极容易造成交通堵塞,深圳街道人多路窄,大部分时间段街道人都是很多的,冲洗的地方一般都是主干道等城市门面,没见你把城中村、老破旧小区的角落好好冲洗一下,人员密集,冲洗的时候路人唯恐躲闪不及,车辆频繁变道,极易造成交通事故。二、二次污染。把树叶污水从人行道冲洗到机动车道,就不管了,反正我只负责人行道,机动车道不是我的责任,我医驼背的只管驼背,至于是死是活不关我事。污水只是从一个地方到了另外一个地方,一个管理的辖区到了另外一个管理辖区,本质上没有变的。污水流到机动车道,机动车经过大晴天溅起一堆水花,搞得行人全身都是水,人为制造社会矛盾,你说可恶不可恶。三、资源浪费。深圳虽然地处南方,但是人口众多,经济发达,是一个缺水的城市,人均水资源严重不足。冲洗要用到汽油吧要用到电池用到淡水,频繁使用淡水冲洗街道,不管是什么水,加上绿化用水,是个非常庞大的数字。工人是不会给你节约用水的,反正不是我掏腰包,在提倡水资源综合利用的今天,却大张旗鼓浪费宝贵的水资源,谁之过?四、制造矛盾。深圳人多车多,路窄,工人也不可能过一个人就停一下,那就不用干活了,工人为了赶进度完成任务,管你有没有人,对着地板就是一顿猛冲,经常看到有路人被搞得一身水,和工人在吵架,是不是影响社会治安。综上,频繁冲洗街道,就像论坛经常被投诉的,用大功率汽油吹风机来吹树叶,用机械化的冲洗来代替日常人工保洁得不偿失,虽然减轻了劳动强度,减少了劳动岗位,算经济成本和社会成本,综合成本算下来更贵,弊大于利。当然,不是说冲洗不好,不能冲洗,而是要把握度,适可而止,不能频繁操作,同一个路段,需要天天冲洗,反复冲洗几次吗?这就需要城市管理部门花大量时间精力去调研提高自身管理能力,而不是懒政一刀切。